夾芯板作為一種新型建筑材料,是由雙金屬表面和兩個金屬表面之間粘合的絕緣芯材組成的自支撐復合板。它可以在許多工業建筑中看到。夾芯板是如何開發的?我們往下看。
夾芯板起源:
夾芯板于1947 年在美國首次生產,用于家庭屋頂和絕緣,此后其產量增加并用于多種用途。
隨著夾芯板的發現,許多絕緣子使用夾芯板,各種機構都在蓬勃發展。二戰以來,歐洲一些國家在1950年代初期大力推廣裝配式墻板建筑,建設速度很快,以盡快應對嚴重的戰爭創傷。世界能源危機后,歐美等多數發達國家從1973年開始大力推廣節能建筑,在工業和民用建筑中采用節能率高的裝配式墻板,以降低建筑能耗,這代表著約占總能耗的40% 用于建筑和鋼結構的輕質保溫復合板的施工。結果,夾芯板變得越來越流行并一直持續到今天。
我國的夾芯板發展之路:
1979年以后,北京、天津、上海、沉等城市逐步進行工廠化生產、施工裝配、安裝、運輸機械化。棉、石膏板、石棉水泥板、復合板、加氣混凝土(塊)板、滑模、吊裝板、大型輕質混凝土保溫石膏板等。 (也稱為項目62111)。在北京等地建設了一大批新型高強輕質材料和新型結構住宅。
1980年,我國啟動了一批定向預測軟課題科研項目,其中一項是2000年我國住宅建筑面積、住宅熱環境和建筑能耗預測研究。研究結論是:要使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須做好建筑節能工作。因此,中國夾芯板的使用量也在不斷增加,其建筑技術在過去的40年里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結語
夾芯板具有重量輕、抗震、防火、防水、裝飾、保溫、隔熱、節能、省地、省材等優點,板面大,接縫少,安裝方便,施工速度快、壁薄、有效使用面積大、綜合造價低、使用壽命長、維護成本低等特點,是一種多功能復合板,現已廣泛應用于大型工業廠房、倉庫、體育館、超市、醫院、冷庫、活動房、建筑物加層、潔凈車間及需要隔熱防火的場所。它已成為不可缺少的新型輕質建筑材料。